计算机技术

windows环境下smtp邮件测试

一、windows开启telnet服务

windows默认没有打开telnet服务,需要手动打开,步骤如下

操作步骤:

1)进入控制面板

2)点击程序,打开“程序和功能”下的“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”

3)确保“Telnet客户端”是被勾选状态,然后点击确定按钮

4)进入cmd控制台,输入telnet,开启后如下图所示

 

二、邮箱开启pop3/smtp和IMAP/SMTP服务

本次演示针对QQ邮箱,其他邮箱类似

操作步骤:

1)用网页登陆自己的邮箱,打开设置按钮,如图2-1所示

2)选择“账户”,向下滑动找到“pop3/IMAP/SMTP/Exchange/CardDAV/CalDAV服务”

3)开启IMAP/SMTP服务

4)根据提示开启,如下图所示

5)开启成功后记住密码,如下图所示

 

 

三、发送smtp邮件

这里以QQ邮箱为例,验证给自己发邮件,其他邮箱类似,操作如下

3.1连接邮件服务器

打开cmd,输入:telnet smtp.qq.com 25 ,连接邮件服务器,成功后如下图

 

3.2向服务器表明身份

输入helo qq.com,向服务器表明身份,成功后如下图

 

3.3登陆验证

发送邮件前,需要先登陆,通过邮件服务器认证后才可以发送邮件

在线base64编码转换器:http://base64.xpcha.com/

操作步骤:

1)cmd中输入auth  login,如下图所示

 

2)输入邮箱的base64编码,如下图所示

 

3)输入开启IMAP/SMPT时授权码的base64编码,如下图所示

 

3.4发送邮件

操作步骤:

1)输入发送人邮箱mail from :<1552049711@qq.com>

2)输入收信人邮箱 rcpt to:<1552049711@qq.com>

3)输入data 回车,成功后就可以进行邮件正文编辑

4)邮件输入:

from :1552049711@qq.com      (发件人邮箱,可以不写)

to:1552049711@qq.com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收件人邮箱,可以不写)

(邮件主题)

(必须空一行,下行开始表示邮件正文内容)

Email test!

. (这里是单独的一行的小数点,表示邮件编辑结束)

 

四、smtp常用命令

helo/ehlo  向服务器标识用户身份

mail  初始化邮件传输

mail from :发件人,格式mail from:<testman1980@126.com>

rcpt to:收件人,格式rcpt to:<testman1980@126.com>

data:在单个或多个rcpt 命令后,表示所有的邮件接收人已标识,并初始化传输,以. 结束

VRFY 用于验证指定的用户/ 邮箱是否存在;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,服务器常禁止此命令

EXPN验证给定的邮箱列表是否存在,扩充邮箱列表,也常被禁用

HELP 查询服务器支持什么命令

NOOP 无操作,服务器应响应OK

QUIT结束会话

RSET重置会话,当前传输被取消

五、smtp返回码

*   邮件服务返回代码含义

*   500   格式错误,命令不可识别(此错误也包括命令行过长)

*   501   参数格式错误

*   502   命令不可实现

*   503   错误的命令序列

*   504   命令参数不可实现

*   211    系统状态或系统帮助响应

*   214   帮助信息

*   220     服务就绪

*   221     服务关闭传输信道

*   421     服务未就绪,关闭传输信道(当必须关闭时,此应答可以作为对任何命令的响应)

*   250   要求的邮件操作完成

*   251   用户非本地,将转发向

*   450   要求的邮件操作未完成,邮箱不可用(例如,邮箱忙)

*   550   要求的邮件操作未完成,邮箱不可用(例如,邮箱未找到,或不可访问)

*   451   放弃要求的操作;处理过程中出错

*   551   用户非本地,请尝试

*   452   系统存储不足,要求的操作未执行

*   552   过量的存储分配,要求的操作未执行

*   553   邮箱名不可用,要求的操作未执行(例如邮箱格式错误)

*   354   开始邮件输入,以. 结束

*   554   操作失败

*   535   用户验证失败

*   235   用户验证成功

*   334   等待用户输入验证信息 for next connection

Related Articles

发表回复

Check Also
Close
Back to top button